王阳明心学的终极解释


【1】

王阳明心学的大关节就是“良知”二字。良知能知是非善恶,而人情事变无非是“是非善恶”四字,所以,良知能解决万事万物。而人皆有良知,于是不需外求。
直白而言就是,我们每个人命中注定是个能量体,不需任何外界的帮助就可散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明白了这一点,王阳明心学的三板斧(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即可水落石出。
所谓心即理,通俗而言就是,心认可的才是理,心不认可的就不是理。前提是,以你的良知而不是你的情欲作为评判标准。这是让每个人对外在的权威保持怀疑态度,王阳明最担心的是,如果你总以外在的权威、规则为行事准则,没有了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那你和僵尸就没有了分别。
所以,拥有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是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要求。
知行合一可以看作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也可以看作是它的价值观,更可以看作是一种信仰。你必须相信,遵循良知的指引,心甘情愿做良知的奴隶,去惟良知马首是瞻的行,能让你更心安,人生效率更高。
理由是,当我们遵循良知的判断时,我们做的事就是正确的。你做一件正确的事,必然是心安。心若安,做起来会兴趣盎然,自然就提高效率。
至于致良知,其实就是行良知,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2】

毋庸置疑,王阳明心学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禅宗,它和禅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人会说,王阳明的文录、语录中处处都有禅宗的词汇啊。可如果你从猫的胃里发现了老鼠的尸体,你能说猫是老鼠吗?
王阳明心学不可能像若干年前的汉传佛教和不多几年前的藏传佛教一样,让你拿来当成附庸风雅的谈资。它没有恍恍惚惚的理念和思想供你心猿意马的解读,它是实打实,接地气的,你以为你听说了“心学”、“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你就懂了心学,高大上了?
别扯了,阳明心学是拿来用的。
有人问王阳明,良知既然与生俱来,我抱着它,自命不凡,美滋滋的岂不美好?
王阳明回答,良知的确不是从事情上来,但必须要到事情上去验证。不到事情上验证的良知,等于没有。
你说你有孝顺父母的良知,可你没有去孝顺父母,那等于没有;你说你有治国平天下的良知,可你端坐在家,仰望星空,那也等于没有。
王阳明说,心在物(事)为理。我们的心在腔子里时,它只是个心,只要去做事,才有理展现。
正是基于此,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最终结果就是内圣外王,也就是德完人和世俗事功的完美结合。
资质下等者可用德证明自己的良知;资质上等者则用世俗事功来证明自己的良知。
所以,王阳明心学的顶级境界必须要以世俗事功为衡量标准,没有了世俗事功,你把王阳明心学背诵的滚瓜烂熟,也一无是处。
高者着眼于世俗事功,低者着眼于美好道德。如你所知,美好道德容易,扶个老太过马路,不欺诈,凭良心做事,就可以了。但若建立世俗事功,非常艰难。

【3】

王阳明给出的办法是,要时刻约束自己的念头,不要经常胡思乱想,坏的不要有,好的也少有。不要浪费你的念头。如此,你才能让你的念头蕴积力量和速度,在关键时刻发出强大而正确的力量。
其实阳明心学关注的就是当下,在当下以良知为武器正你的念头。天长日久,你自然就能获取良知的力量,当重大机会来临时,抓住它,创建事功。
但是不是我们要去寻找机会?
王阳明说,一切关注当下,心如明镜,物来则照,物不来,不去请。
这是理论,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原因就在于,我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鼓起勇气,坚定无畏地执行内心(良知)的命令,而对此之外的任何声音都充耳不闻?!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已经是知行合一了,根本不必读阳明学;如果你做不到这点,把阳明学翻烂了,也是水中捞月,附庸风雅。


分享給朋友
一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