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今年53岁,去年10月底开始发烧咳嗽,而且喉咙发炎,吃了消炎药也没用。11月月初,他到某大医院住院17天,经历各种检查折腾,甚至动用了昂贵的pet-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有肿块,怀疑是肺癌晚期,建议手术。
2019年11月20日,唐先生转院到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安排其接受内镜检查,没想到电子气管镜轻松“揪”出元凶,原来是一截长约2.5厘米的干辣椒钻入了唐先生的右肺下叶支气管里,导致他之前总是被检查出“肿瘤阴影”。医生当场取出干辣椒,常规消炎几天后,唐先生病愈出院。
事后,唐先生才回忆起来,2月底他吃鱼香肉丝时,呛到干辣椒,后来就开始莫名其妙的咳嗽、发烧,但做了两次气管镜都没检查出异样,结果遭了这么多罪!
癌症误诊、漏诊现象并不少见
唐先生这种情况,属于癌症误诊,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将干辣椒当成肺癌阴影?其实生活中,癌症误诊、漏诊的现象并不少。
有些人因为误诊,开了刀发现没有肿瘤,唐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有些人则因为误诊成其他疾病,或者是漏诊没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Nature杂志曾经发表文章称,全球600多万的癌症患儿中,有一半被漏诊。《柳叶刀》估测,从2015年到2030年,全球将有300万左右的癌症患儿得不到有效的诊断,根本原因正是误诊和漏诊!
癌症之所以会被漏诊和误诊,一方面,可能是医护人员的疏忽导致,比如在做造影检查时,出现设备伪影、异物伪影等,被误以为是癌症病灶;
另一方面,临床资料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癌症漏诊,若是病史不够详细、体格检查不够详细,会导致病变部位出现漏诊;
此外,放射科的医生责任心不够、水平不够,都可能引起癌症漏诊和误诊。
当然,检查设备的老化,也容易将伪影当成病症,或是图像过于模糊,将病症掩盖,引起漏诊。
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手段的不正确,也是引起漏诊、误诊的重要因素。案例中,唐先生一开始做了各种检查,都出现了误诊,后面用电子气管镜才确诊,不仅浪费钱,也受了不少罪。由此可以看出,检查手段对癌症的诊断非常重要。
癌症检查,手段需对症
对于癌症的检查手段,不是越贵越好,而应该对症!
比如肺癌的检查,很多人喜欢做x光检查,但其分辨率低,若是诊断出肺癌,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最好使用高清的CT进行检测,哪怕是1cm、0.8cm的肿瘤都能被检查出来。
而一些人又觉得CT是万能的,乳腺癌的筛查也用CT做,但是筛查乳腺癌,优先选择的是乳腺钼靶,通过乳腺钼靶的照片检查乳腺健康情况,优于CT的检测效果。
对宫颈癌的检查,真正有效的是TCT检查,也就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该检查方式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其标本满意度和宫颈癌的检出率都非常高,还能发现微生物感染和癌前病变。
从以上几种癌症的检查手段可以看出,选对检查手段非常关键,此外,即使有了初步的诊断,也要通过标本的活检,才能最终确诊,这样才能避免癌症的漏诊和误诊!
如何避免出现癌症误诊和漏诊现象?
①为了避免癌症出现误诊和漏诊,需要摒弃“有病才去医院检查”的思想,更不应该胡乱相信上网搜寻的相关问题结果,避免医生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
②由于癌症的检查很复杂,并不像普通疾病那样容易被诊断,往往需要会诊。因此,临床医生在做判断时,需要影像医生参与会诊,多方面分析,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影响了诊断的进程,导致最后结果的不正确。
③为了避免癌症被漏诊或误诊,患者还需要将过往做过的诊断报告和图像检查保管好,并提供给医生做对照,不仅有利于癌症的判断和分析,还能避免走弯路,出现漏诊或误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