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

凌志军,现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一名作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癌症患者,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这13年来,他是如何成功战胜癌症的?

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

图源:网络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抗癌故事。

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

病来如山倒

2007年,确诊肺癌前不久,凌志军才刚刚在上海完成了一本新书的写作。那天,凌志军昏昏睡去,醒来时头痛欲裂。头晕、恶心……不适感铺天盖地而来,凌志军敏感地觉察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回北京之后,他很快去了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得知,自己患了肺癌,还是晚期,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

回忆起确诊的经历,凌志军说,发现颅内有占位病变之后,他和妻子到北京一家医院挂了一个专家号。等待几个小时之后,凌志军终于见到了这位专家。然而,专家的态度模棱两可,甚至没有认真听凌志军说出自己的症状,只留下一句“你等着吧”,就匆匆结束了诊断。

从那以后,凌志军开始深深感受到,癌症病人是如此没有尊严。“我不会把命交到这样的医生手里。”凌志军暗暗下定决心。

怎么治?该信谁?

这还不是最坏的事,上海、北京两地的专家进行会诊之后,一致认为凌志军活不过3个月。“凭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这是凌志军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凭什么你们说我活不过就真的活不过3个月?”不服输的信念在凌志军心里逐渐发酵,他拜托在国外做医生的妹妹,咨询了国外几名知名的专家,却得到了和国内专家不太一样的判断。

凌志军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认为,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国内外的医生明显不同。国内一些所谓的专家、名医,普遍喜欢居高临下,轻率、傲慢和自以为是。很多病人倾家荡产,千里迢迢来到医院,花上很长时间才与专家见上一面,最后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意见不说,甚至会因为医生的态度感到更加绝望,这才是最可怕的。相反,国外的大多数医生都讲求公平公正,不会因为病人是有权有势还是身无分文区别对待,更值得信赖。

一路走来,凌志军还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他颅内有病灶,大多数医生建议马上进行手术。然而,凌志军却坚持先观察一下,最后他惊讶地发现,颅内的病灶自行缩小了。

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

拒绝过度治疗

一经确诊,癌症患者便走上了漫长的治疗之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一样不少。从高大威猛的好好先生,变成干瘦秃头的“骷髅”,凌志军不想自己变成这样。胸部手术之后,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昏昏沉沉度过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却发现,身体的力量比人类想象中强大,他正在慢慢好转。

“化疗、特效药我一个都不信。”凌志军非常认同“1/3的癌症病人是治死的”这个说法,长久以来,人类用于癌症治疗的费用不菲,但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平均治愈率却变化不大。不可否认,那些先进的设备和药物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疗效,但不排除被它们同时带给病人的摧残抵消掉了。以化疗为例,化疗可杀伤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但同时也杀死了体内快速生长的好细胞,损伤肝脏、肾脏、心脏和肺器官。

凌志军认为:“我们最大的不幸不在于遭遇癌细胞的侵袭,而在于我们被中国式的癌症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癌症治疗。”

对待癌细胞,最好的方法是和平共处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被过度治疗,凌志军认为,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另一方面还要看患者本身的心态。

“我一直坚信,癌症是有可能自愈的。”凌志军觉得,身体就是对抗癌症的最好武器,而不是什么特效药。面对医生的治疗建议,可以适当地听,但不要全盘接受,更不能把所有治愈希望都放在医生身上。对待癌细胞,最好的方法是和平共处。患癌之前,凌志军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每天恨不得24小时在办公室奋战。患癌后,凌志军的脚步慢了下来,开始发现了生活中的另一种美。

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

幸运的是,当年被诊断“活不过3个月”的凌志军,走过了13年的风风雨雨。抗癌的13年,凌志军体会了人生百态,也收获了宝贵的抗癌经验。他将自己的抗癌经历和抗癌心得写成了书,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

正视癌症,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这就是凌志军的抗癌宝典。

参考资料:

  • 在〈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他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_保健〉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A+
所属分类:疾病預防
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