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一个下午,一名未满1岁的女婴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
女婴感染了白喉,病情十分严重。在当时,这种病随时危及儿童生命,而想要救命,就只能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
一位年轻的医生自告奋勇,但上级却告诉他,医院没能力给婴儿做手术,也没有医疗条件。
就这样,女婴面色从煞白涨到通红,最后面色发紫,窒息而亡。
年轻医生掩面而泣,他永远忘不了这一幕,从此立志为儿科而奋斗。
这位年轻医生名叫张金哲,后来,他成为了中国“小儿外科之父”,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图片均源于网络
上个月,张金哲爷爷度过了他100岁的生日,但他依然坚持每周到医院上班,他说,“你看,我还能做手术。”
创新手术方式,先拿自己女儿“开刀”
25岁成为医生,32岁参与北京儿童医院筹建,成为新中国小儿外科重要创始人。在小儿外科领域,张金哲倾注了70年的心血,为超过万名儿童操刀手术,甚至包括自己的女儿。
许多年前,张金哲刚出生3天的女儿得了新生儿皮下坏疽,那时的医疗水平没有现在发达,得了新生儿皮下坏疽几乎意味着死亡。幸运的是,张金哲创新了一种治疗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手术方式,由于没有100%的把握,他打起了女儿的“主意”,决定第一个为女儿进行手术。
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张金哲的女儿很快康复了。随后,这种创新的手术方式被推广,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几近100%下降到5%,造福了万千家庭。如今谈起这件事,张金哲依旧风清云淡。然而,了解张金哲的人都知道,他把患儿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重,很多患儿就诊时大哭大闹,张金哲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不耐烦,轻声细语地哄患儿,还学会了变魔术哄患儿开心。
因此,很多来看病的孩子,都亲切地喊他“张爷爷”。
从医70多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
从医70多年,张金哲本来早就可以退居幕后,享受美好的老年生活。然而,他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他对患儿高度负责,即使在最忙的时候也坚持出诊。就算实在无法出诊,他也会亲自跟患儿家属说明情况,更改日期。说起张金哲,凡是找他看过病的患儿家属无一不称赞他是“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很多人不理解张金哲的做法,说他这么大年纪了,就算不出诊,也有别的医生顶替。张金哲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一个医生,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是不能不会看门诊。”原来,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早就下定决心,只要自己还是医生,就不会停止为人民服务。
张金哲话健康:三条养生心得伴我步入百岁
如今,张金哲已经整整100岁了。面对衰老,他十分坦然,但也在努力争取更多的时间,只为了能以更好的状态服务人民群众,所以他平时也十分注意养生。他将自己的长寿秘诀总结为:“长寿有目的,生活要节制,疾病需预防”。
长寿有目的,意思是活着不是单纯为了生命延续,而是为了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张金哲生性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为医学事业奔波盲目,工作之余他还喜欢写写书法、下下围棋。他认为,寿而有为,博思勤动,活着要有目标和动力。
生活要节制,意思是要对自己有要求,如果生活没有压力和约束,那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散。
几十年来,张金哲雷打不动地每天6点起床,定时看门诊,定时查房。对于工作任务,他也会要求自己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从来不拖延。而且,张金哲还坚持锻炼,为了方便,他买了一辆健身单车放在家里,每天坚持蹬车锻炼五公里。
疾病需预防。身为医生,张金哲自始至终相信科学:“关于防病治病,我一直坚持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
面对衰老,他坦然地接受;面对疾病,他科学地预防。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坚持锻炼身体,他还十分重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身体有什么异常,他都是第一时间找医生同事帮忙检查,防患于未然。
“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这是张金哲的生活偈语。如今,老人家忙碌的身影依然时不时地出现在门诊部,他身上的光,照亮着每一个人前进的路。
参考资料: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行医,是爱的艺术.人民日报. 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