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太久 当心下肢静脉曲张_保健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有些人腿上青青的血管蜿蜒盘绕,看起来有点肿胀和凸起,其实,这就是一种称为静脉曲张的疾病。静脉曲张是因为下肢静脉壁或者瓣膜支撑功能不全引起静脉血返流,导致静脉扩张迂曲和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后产生的进化病。静脉曲张与职业、生活习惯以及年龄密切相关,高发于需要长期站立或者久坐工作的人群,如教师、营业员和办公室人员。除此之外,由于静脉曲张也是一种组织退化病变,因此随着国人中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健康的双腿,由于人们普遍的保健意识不强,到医院就诊时静脉曲张已经属于中晚期。常见表现有久站后酸胀不止,晚间脱鞋困难,影响工作和生活;或者小腿布满曲张静脉团,夜间常伴有小腿“抽筋”;或者出现内踝部色素沉着甚至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中晚期的静脉曲张会出现足踝部的溃疡——俗称“老烂脚”,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改善不甚明显,患者及家人会非常痛苦,因此治疗静脉曲张根本问题在于预防。

  预防静脉曲张应当先从静脉曲张的机制说起。静脉系统是将血液由外周器官送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的脉管系统。由于人是直立行走动物,需要一定的动力把血液由下肢运送到心脏,小腿的肌肉就起到泵血的作用。为了防止泵上的血液返流,在下肢静脉里有阀门作用的静脉瓣膜,如果静脉瓣膜出现病变,就会引起静脉血的返流,淤积在小腿和足,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脚肿,酸胀不适,淤滞的静脉血液红细胞分解出现色素沉着,瘀血会引起局部营养障碍甚至并发溃疡形成。静脉曲张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小腿肌肉的收缩期,由于保护血液单向流动的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系统、在肌肉收缩形成的深静脉压力高达20~26.7千帕,由于浅静脉周围缺乏肌肉筋膜的支持,而仅为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包绕,再加上静脉壁本身薄弱,因此导致静脉的增长、变粗,出现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发病早起小腿肿胀不适

  如果因职业或不良习惯引发了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小腿发胀,早晨起床时较轻,晚上加重,有时早晨穿上的鞋,晚上脱下来比较困难。有些患者在足踝内侧会有麻木和轻度疼痛感觉,有些在晚间卧床睡觉时会有小腿的“抽筋”感觉。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从平卧到直立,下肢静脉瓣膜负荷增加,工作一天后肿胀最重,瘀血最严重的足踝内侧由于营养障碍,会有局部神经和皮肤的萎缩,出现麻木和疼痛感。夜间“抽筋”是小腿肌肉代偿收缩泵血来减轻下肢瘀血。发病初期,因静脉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的感觉,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同时有肢体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病人多在久立或午后感觉加重,而在平卧,肢体抬高或穿弹力袜时,则明显减轻,有时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部分病人则无明显不适。

  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尤以小腿大隐静脉行程区域为重。病程较长者,在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静脉曲张就要“动”

  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不能保持一个站立姿势长时间不动,而应每隔15~20分钟活动活动双腿或者换一个站立姿势。因为活动下肢,可以促使小腿肌肉收缩,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静脉瓣膜的承受负荷的时间。而经常坐位的人群,也应当常常活动双腿。由于坐位时大腿股静脉和静脉会受到一定的压迫,增加远端静脉瓣膜的负荷。


分享給朋友
  • 在〈站得太久 当心下肢静脉曲张_保健〉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A+
所属分类:疾病預防
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