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猝死的新闻,相信大家一定听了不少,仅仅是2019年,就有许多年纪轻轻的人,因为猝死失去生命。
2019年11月1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麻醉师江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全力抢救无效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猝死发生时,他仅仅30岁。
同样是11月,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倒,经过紧急抢救无效后死亡,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很多人以为猝死离自己很远,其实它却无处不在,甚至“说来就来”。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医学上百分之八十的心源性猝死,都来源于心律失常。
何谓心率?
心率其实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心跳次数在60-100次/分钟之间,成年男性的静息心率为55-70次/分。
心跳过快,指的就是每分钟跳动超过100次,有些人甚至会出现一分钟跳动350到600次,最严重的心跳过快成为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心率过快的风险可不少,其中就包括猝死。研究发现:心跳越快,心梗和猝死发生的风险越高,死亡率也就更高。
因此,心跳过快是猝死发生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人在猝死之前,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特征。
猝死来临前,会经历3个阶段:
医学上,将猝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驱症状期、终末事件发作以及心脏骤停及生物学死亡。
有百分之十一至三十五的猝死患者,心脏骤停前几天、几周甚至几月有前驱症状。不过,这种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会随着临床情况不同而表现不同,常见于各种心脏病。譬如心绞痛患者会出现胸痛、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头晕心悸,而有些人仅仅是出现全身没力气、精神状态不佳。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并无异常的人,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在猝死前,不会出现任何临床表现。
终末事件发作是指心血管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前的一小时内。
患者在终末事件发作的主要特征是出现较长时间的心绞痛、头晕、眼花、呼吸困难,紧接着会迅速出现丧失意识、深度昏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常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的发作形式,心电异常也多表现为室颤。
以上两种情况没来得及抢救,最终便会导致心脏骤停,也就是“死亡”。
猝死急救,得用对方法:
几个月前,李先生去游乐园玩耍时,出现心脏骤停,同行的朋友在120急救中心的指导下,给他做了半个多小时胸外按压。
结果,命是救回来了,但由于朋友手法不专业、用力过敏,硬生生压断了李先生12根肋骨。
生活中像李先生一样幸运的人,其实并不多,而且,由于急救手法不专业,往往会导致猝死患者错失急救的“黄金时间”。
猝死的正确急救,以下6个步骤缺一不可
心源性猝死随时随地有可能出现,抢救时间几乎以秒来算,正确的急救,能够为患者争取到“黄金时间”,将生命挽救回来。
那么,当猝死发生时,急救可分为6步走:
第一步,轻轻拍打患者,并且呼唤患者姓名,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并且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呼吸。如果是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摸下颈动脉脉搏来判断心跳是否骤停。
第二步,如果发现猝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且寻找身边的人给予帮助。
第三步,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方法是:将患者平躺在地,跪在患者右侧,解开患者上衣,对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位置为乳头水平连线和胸骨的交界处。
第四步,将手掌的根部放置在按压位置,另一个手掌根部放置在前一手背上,两手的手指交叉抬起,上半身略微前倾,借助上半身体重和肩部的力量向下按压。
第五步,向下压五厘米后,方式臂力,但手掌不能离开按压部位,每分钟按压次数不能少于100次,也不能多于120次。
第六步,连续对猝死患者按压30次之后,要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对其吹气,呼气时松开其鼻子,使其胸廓抬起即可。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医生到达现场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对猝死患者进行急救时,中间一定不能间断。
参考资料:
[1] . 谢志泉,黄翠瑶.猝死的临床特征[J]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4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