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刘大俊,前段时间因腹痛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活检后没有发现癌细胞。
三个月后,刘大俊又因腹部不适就医,活检结果显示可疑腺癌。但是患者仍然没有接受治疗。
医生对此表示很不解,询问患者:明明三个月前就有症状,还做了活检,为什么没有及时治疗?
刘大俊表示,当时做了活检是炎症,不是癌症,所以就没有做进一步治疗。之前听医生说,病理活检不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吗?难道也会出现“假结果”?
病理诊断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
病理诊断可以说是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最可靠的依据,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9%以上,是公认的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目前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终末诊断。
一般来说,常规病理检查通常需要3-5天才可以出结果,因为过程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对手术中切下的病变组织器官做技术处理,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腊、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这当中的每一步骤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大家要耐心等待。
而活检取病理方式有多种,临床上比较经常用的、准确率比较高的有纤维气管镜活检、超声支气管镜活检、CT引导穿刺活检、开胸或胸腔镜活检等,每种检测各自有自己的适应症,比如纤维气管镜活检最适用于中央型病变,CT引导穿刺活检最适用于轴变形病变,所以,具体采取哪种检查的方式,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病理活检还会出现假结果?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胃癌都是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取活检明确诊断的。但是有少数的比较特殊类型的胃癌,可能一次两次无法及时发现,原因多是因为以下这几点:
▲胃癌合并了胃炎胃溃疡:部分胃癌患者因为伴有胃炎、胃溃疡,而在活检的时候却是钳取了炎症或溃疡的黏膜,没有取到癌变的地方,所以就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癌细胞的生长方式:有的肿瘤会向粘膜下层发展,而胃镜活检时很难接触到,多只是钳夹胃壁黏膜组织,因此出现误诊。
▲内镜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这也是结果是否准确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在发现黏膜异常后,可能会多点取材,并且争取深取活检,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像文章开头的刘大俊,就是有胃癌存在,但是检查却只显示是炎症,很可能就是因为检查的不够彻底,医生经验不丰富导致的最终结果。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尽量做到:
1、发现患者有出现一些可疑的症状,即便活检是炎症,也要再次胃镜取活检,或者更换医院、医院再次做胃镜。
2、当活检结果是炎症时,可以遵从医嘱口服一些治疗胃炎、胃溃疡或者保护胃黏膜的药剂,来治疗疾病,等2-3周再去进行胃镜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了。
3、如果怀疑有胃癌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多点取材,必要时可以考虑切取大块病变黏膜组织活检,或穿刺活检。
一般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的,当然,这种出错率是很低的,如果实在不放心,建议到大医院去,找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延伸阅读:手术前已经做了穿刺,还要做病理检查吗?
虽说穿刺的诊出率很高,但是还是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就以甲状腺癌来说,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漏诊的比率为3.6%~10.2%,当甲状腺结节<5mm时,很容易因为穿刺到周围正常组织而导致漏诊;此外,多病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或病灶有钙化,也容易出现假阴性;还有就是穿刺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也不是很明确,因为单凭细胞形态不能区分恶性的“癌”和良性的“腺瘤”。
所以,即便是手术前已经做了穿刺,还要做冰冻病理和石蜡病理检查,其中后者准确率更高,不仅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还可以确定肿瘤的具体类型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包括大小、局部外倾、淋巴结转移等),所以,多以该检查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
总结:病理检查虽说可以有效的诊断多种疾病,但是结果也不是百分百的,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将准确度提到最好,建议大家最好到正规大型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然后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即可。
参考资料:
[1] 《三次胃镜活检都是胃炎,最后确诊却是胃癌。什么原因?》. 河科大二附院胃镜室.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