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私信问小艾:“我最近上火了,嘴里面有严重的口臭,每天刷牙都不管用,而且经常会有口干、口苦的症状,我就抓时间去医院去门诊检查,医生跟我说我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请问一下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什么后果?”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哪些疾病
人体胃部由于分泌强酸物质,因此大部分的细菌微生物都无法在其中存活。可偏偏有一种细菌微生物,就可以寄生在胃部和十二指肠区域,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临床上,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且发病了,通常引发的病变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此外,也可能导致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严重的患者会逐渐演化成为胃癌。所以,一旦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就有溃疡甚至癌变的风险。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很多人才会“谈菌色变”。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联系
有的人在感染之后只携带病菌而不发病,有的人则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开始发病。开始发病的患者,第一步往往是浅表性胃炎。这是胃病的初步症状,有的患者症状明显,而很多患者事实上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觉。即便偶尔的胃痛或者胃部的不适,也往往不会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吃点胃药即能得到有效缓解。
如果浅表性胃炎继续发展下去,第二步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事实上,胃病继续发展,幽门螺杆菌只是引子,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很多人的日常饮食很不合理,这对于胃部的刺激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会加重,而且治疗难度上也会加大,药物治疗有时候只能尽量缓解,对于是否能够根除疾病,那就因人而异了。
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继续发展,将会出现肠上皮化生的局面,它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合并症,发展到这一步,癌症已经近在咫尺,即便是规范化的治疗,也不能保证能够一定阻止住癌变。
所以不难看出,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诱因,但前者却不一定百分百会诱使后者出现。
感染幽门螺杆菌,该不该“赶尽杀绝”呢?
正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诱因,所以很多人感染后都希望将其赶尽杀绝。可事实上,山医大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会芳表示,如果只是单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它会引发胃癌的概率并不是很大,胃癌的发病,是多种不良因素比如饮食上的不合理,共同作用的后果。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却不一定会致病。有的人有症状,有的人则毫无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是否要进行治疗,医学上有明确的指南:
·既往或目前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手术后;
·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有胃癌家族史;
·萎缩性胃炎;
·有消化不良症状。
有上述情况的患者,才需要彻底进行有关的治疗。除了这些既有或者正在发病的患者之外,健康的人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监测其在体内的数值变化,也是衡量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怎样检测体内的幽门螺杆菌?
临床上,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侵入性检查,通过胃镜活检取出标本,然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第二类是非侵入性检查,利用呼吸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以及血液抗体检测,也可以发现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其中,呼吸试验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它准确、快捷、方便、无痛。利用呼吸试验检测的方式,检测数值在0-4dpm之间,则是正常范围,如果超过了4的话,说明体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治?
如果出现了发病的情况,针对幽门螺杆菌,临床上的治疗方法目前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模式。根除率可以达到90%。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看患者的发病情况,以及具体使用的是哪种药物了。
而且即便进行了根除治疗,也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被感染发病。不过通常来说,成年人的再次感染率相对较低,儿童的再次感染率比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由于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腔传播的,所以在公共场合吃饭,要分餐或者使用公筷,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要吃熟食,还要勤换牙刷,同时也要避免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
参考资料:
[1]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看看专家怎么说!》.新华网.2018-4-13.